本文發表于《求是》2024年第14期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總書記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作為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六個必須堅持”之一,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之一。新時代新征程,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不斷推動理論創新,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辯證關系,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一、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黨百余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
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余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黨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必然結論。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正是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我們黨立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現實,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執政后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隨著蘇聯模式的弊端日漸暴露出來,毛澤東同志提出要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獨立自主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他明確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正是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有力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極大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積累起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認識和重要經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在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正是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成功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高度重視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成功戰勝一系列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二、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新時代新征程,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根本要求,蘊含著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性與發展道路多樣性的邏輯統一。社會發展具有規律性,但在具體發展道路上因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面臨不同的歷史環境而呈現出豐富性和多樣性。馬克思指出,“相同的經濟基礎——按主要條件來說相同——可以由于無數不同的經驗的情況,自然條件,種族關系,各種從外部發生作用的歷史影響等等,而在現象上顯示出無窮無盡的變異和色彩差異”。列寧也明確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革命和發展道路應該根據本國國情來自己決定。他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應當是一個絕對獨立自主的政黨”,“任何人無權把別人的意志強加給我們。社會黨國際局也無權這樣做。如果進行威脅,那也只是空話”。
2024年6月24日,由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調查船“極地”號交付。“極地”號搭載了多種海洋調查設備,能夠承擔海冰、三維水體、地球物理、大氣等海洋環境的綜合觀測調查任務。圖為2024年7月5日,中國第14次北冰洋考察隊“極地”號破冰調查船從山東青島奧帆中心碼頭啟航出征。 人民圖片 楊雪梅/攝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中國有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56個民族,我們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么辦?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搞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源于馬克思主義,也根植于中國實踐,根植于5000多年中華文明。中國共產黨艱苦探索、獨立自主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選擇。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不安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也明顯增加,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為嚴峻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保持自己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獨立性,我們的現代化進程就會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就會中斷。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在,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我們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就必須增強緊迫感,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安徽淮北市有力提升采煤塌陷區改造工作,以生態修復為基礎,實施南湖、乾隆湖、綠金湖、碳谷湖、古樂湖、朔西湖等六大塌陷湖泊治理工程,城市中心正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帶和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淮北人民“擁湖發展”的夢想從藍圖變成現實。圖為昔日荒草廢灘的采煤沉陷地,變成了美麗的生態公園。 人民圖片 牛旭東/攝
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國情不同,現代化途徑也不同。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的“復制粘貼”。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什么樣的現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中國是在一個14億多人口的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超過了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其艱巨性和復雜性決定了我們不能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只能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從5個方面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5個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新征程上,我們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有堅實的基礎和條件。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不僅有必要,而且有基礎、有條件。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能夠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夠保持政治穩定,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這是黨和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我們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經過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2023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64%;等等。我們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志氣、骨氣、底氣進一步增強,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所有這些,為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提供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三、堅定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決心和信心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這也是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走自己的路。在戰略上判斷準確,保持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有希望,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反之,缺乏足夠定力,戰略上猶豫不決、搖擺不定,就容易隨波逐流、進退失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要鮮明,態度要明確,不能有絲毫含糊。”在道路問題上,必須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強大定力,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必須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在“兩個大局”加速演進并深度互動的時代背景下,人類社會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共同問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也都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重大課題,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我們提出的新考題比過去更復雜、更難,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交答卷。今天,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新征程上,要牢固樹立大歷史觀,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把握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認清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沿革和實踐要求,全面系統地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科學理念、有效對策,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為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辯證關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方面,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必須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是深刻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更好爭取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
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我們黨依靠斗爭創造歷史,更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新征程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唯有主動迎戰、堅決斗爭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贏得尊嚴、求得發展,逃避退縮、妥協退讓只會招致失敗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條。”新征程上,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必須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發揚斗爭精神,把握斗爭方向,把握斗爭主動權,堅定斗爭意志,掌握斗爭規律,增強斗爭本領,既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說過,“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新征程上,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就一定能夠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